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环保领域的关注重点,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当务之急[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必须建立在农村污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刘琪、陈燕等分别从宏观政策及萧山区、温州市瓯海区、齐河县等典型地区定性地分析了农村污水治理的现状及对策。本文以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及湖北等地(以下简称中部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实地调研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探究其治理现状、模式及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中部地区农村污水治理整体规划及进展
为响应国家对农村污水治理的号召,中部地区各省生态环境厅均发布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治理进展。山西省规划以孝义市、侯马市、陵川县、平顺县、介休市、山阴县、河津市、离石区等8个县(市、区)为农村生活污水综合利用试点县,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污水综合利用的路径、模式,试点村污水处理率暂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河南省以南水北调中线等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村庄及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为重点,规划到2020年90%以上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至2016年底,超过900个建制镇108个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运营,200多个乡镇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539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安徽省将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列入“十三五”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的建制村,规划2020年实现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保护区)及环境敏感区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5%,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40%,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30%。江西规划2020年实现重点区域和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2018年底,新建(改造)集镇污水处理设施187座。湖南省计划2020年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2010—2017年间,湖南省在全省已投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近15万个。湖北省计划2020年实现乡镇污水治理全覆盖,883个乡镇(不含城关镇与街办等)中,已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53座,在建83座,未建污水处理厂的建制乡镇还有647个。
2 中部地区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及模式分析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了“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设目标。为了充分了解中部地区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实事求是地分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模式,由中日友好协会和桑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3个调研小组对中部地区6个省14个市(县)56个镇/村污水处理现状展开实地调研,调研范围及对象如表1所示。
本次调研采用统计和记录的方式,对调研区域农村污水治理现状、收集方式、技术模式、建设形式、运维模式及出水标准等进行了分析。调研区域内的56个镇/村,53.57%农村已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0.36%农村正在建污水处理设施,16.07%农村未建污水处理设施,已建的30个农村中有16个已正常运行。
2.1 收集方式
中部地区农村污水收集方式基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农村区位条件及人口聚集程度的角度考虑,收集方式主要分为镇域管网收集、村级集中收集和单户/联户分散收集的三级梯次优先模式,即镇级周边村优先鼓励污水收集延伸至城镇污水管网,人口相对密集的农村集中建设污水收集管网,人口分散的区域采用单户或联户污水收集方式,二者兼有的农村可采用集中+分散结合的污水收集方式。在实地调研的56个镇/村中,36.67%采用镇域管网收集方式,60%采用村级集中收集方式,仅3.33%采用单户或联户污水收集方式,为湖南省的化粪池+湿地模式。
从收集基础设施现状及经济性角度考虑,中部地区农村污水管网多采用“雨水走沟渠、污水走暗管”的雨污分流模式,山西偏北部地区因户内排污方式以桶装污水垃圾混合物倾倒泼洒为主,在建污水收集方式以主干道污水倾倒垃圾拦截的雨污混流模式为主(即在农村主干道上敷设的污水收集管等间距设置污水倾倒垃圾拦截格栅口)。
2.2 技术模式
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受出水水质、气候、经济条件等影响,中部地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3种:①动力/微动力生物处理工艺,如A2/O、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MBR、MBBR、SBR;②生态处理工艺,如人工湿地工艺/生态滤床/人工快速渗滤等;③两者组合的工艺,如A2/O+人工湿地等。
本次调研的中部地区56个镇/村,采用动力/微动力生物处理工艺的比例达73.33%,采用生态处理工艺的比例达16.67%,采用两者结合的工艺比例达10%,技术模式仍以动力/微动力生物处理工艺为主。其中,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工艺主要应用于湖南省农村地区,两者结合的工艺多数应用于水源地、美丽乡村示范地、重要流域敏感区等出水要求高或下游须配套缓冲净水工程的的农村。动力/微动力生物处理工艺中,传统A2/O工艺(又称AAO工艺,即厌氧-缺氧-好氧)和改良后A2/O工艺(根据实际需要,在传统A2O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工艺)应用最广,生物转盘工艺次之,MBR及MBBR工艺紧随其后,生态处理工艺中人工湿地应用最广,两者结合的工艺中以A2/O+人工湿地工艺为主。中部地区农村污水治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为单个/多个村同时设计建设运行,各地区农村的技术模式呈现多样化;第二阶段多采用区域打捆采购第三方服务的模式,技术模式多呈现区域统一性。
中部地区农村污水处理主要技术模式及应用情况见表2。
2.3 建设形式
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形式主要与处理规模、技术模式密切相关,且直接影响投资性价比。本次调研的中部地区56个镇/村,处理规模范围为30~10000 t/d,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模式以土建为主的比例占66.67%,以一体化/模块化设备为主的比例占33.33%。污水处理规模为500~10000 t/d的污水站,建设方式主要受规模影响,多采用土建为主、一体化设备/模块化设备为辅的建设方式。污水处理规模在500 t/d以下的污水站,受技术模式的影响较大,采用人工湿地等生态工艺或生态组合工艺,一般采用土建为主、一体化设备/模块化设备为辅的建设方式;采用动力/微动力生物处理工艺的,一般采用一体化设备/模块化设备为主、土建为辅的建设方式。考虑到保温和生态景观,多采用污水处理设施地埋、地上景观/绿化的形式。
调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形式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