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内源污染治理新路径 生态清淤“试水”白洋淀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0-09-16 浏览次数:17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近日,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水污染治理相关负责人一行乘快艇到安新县圈头、采蒲台区域督导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扩大试点项目。该项目是新区治理白洋淀的一大创新,试点成功后将对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具有标杆意义。
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复杂而精细,需要对水体生态进行改良
生态清淤,是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尝试。
不久前,记者曾随同新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到采蒲台村附近水域查看工程进展。当时几条体积较为庞大的船只正在一个鱼塘内作业,铁锚深深地定在数米深的塘底淤泥中,船头有一个巨大的螺旋绞刀头,作业时将其抛到淤泥中搅拌,泥水被吸进管道,几条长长的管道浮在水面,延展到视线尽头,然后这些泥水被排到几公里外的区域做进一步处理。
“作业的专用船只叫绞吸船,这些鱼塘的底泥已被这些绞吸船抽走,现在正在将鱼塘的水抽走进行净化。”中电建生态公司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扩大试点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抽水泵的马达声隆隆作响,鱼塘的水通过与绞吸船连接的管道,同样被排放到几公里外的专门处理区域。
在对白洋淀实施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中,相对于外源污染治理中的整治“散乱污”和封堵排污口,内源污染治理更为复杂和精细,需要对白洋淀水体生态进行改良。
“分类处置淀内鱼塘、荷塘及部分淀泊的污染底泥,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明确要求。”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在采取白洋淀全面截污、河口湿地建设措施后,淀区水质明显好转,但夏季水质并不理想,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淀泊鱼塘和内生性有机质的累积,能否消除内源污染,是决定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的关键所在。
2019年,雄安新区在多次论证基础上,选择在安新县采蒲台村和南刘庄村2个代表性区域开展底泥内源污染治理试点(一期)。此后,新区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了专题研究,并组织编制《2020年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扩大试点实施方案》,根本任务是协同推进内源污染治理、生态本底修复和水动力改善,从而全面完成白洋淀规划中关于生态清淤试点要求。
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扩大试点项目分为圈头、采蒲台区域重污染鱼塘治理工程和南部通道区域污染鱼塘治理工程,治理鱼塘169个,其中重污染鱼塘54个,中低污染鱼塘102个,轻微污染鱼塘13个。需处理塘水367万立方米,拆除堤埝45.7万立方米,种植沉水植物277.35万平方米。
对于污染程度不同的鱼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此次内源污染治理以鱼塘治理工程和拆除堤埝土方工程为主。”项目技术人员介绍,这些以淀泊底泥围割水面而形成的鱼塘,堤埝的拆除必须考虑鱼塘塘水及底泥的影响。对于不同程度污染的鱼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重污染鱼塘的治理,采用底泥生态清淤、污染塘水强化净化、泥水协同共治、分散处置、相对集中方式逐塘展开。“在这么大水面进行作业,难度还是很大的。”中电建项目经理王仲禹说,鱼塘底泥通过绞吸船铰刀的切割和搅动打散,靠船内离心泵产生的离心力将绞起的泥沙物料输送到排泥管中,靠自身排距将淤泥打到底泥处置区。当排距不够时,通过接力泵站增大扬程,完成挖泥、运泥和卸泥过程。
在中电建生态公司2号超磁净化处理站,几公里外输送来的泥水正在被层层处理和净化。被围挡起来的一大片空地上,布满了管道转运来的泥水,这个区域叫脱水减容场。通过纳泥区、真空预压区后,这些还有些浑浊的泥水来到了“迷魂阵”,又叫絮凝区。需要投放絮凝剂,使水中的泥沙等沉淀,再流经用布搭建的迷宫式的方阵,最后,池子里的水变得非常清澈。
为了动态监测处理后的水质状况,安装了水质多参数监测设施,实时监测水中的氨氮、总磷及COD的含量。
重污染鱼塘采取污染塘水处理、底泥清淤及资源化和生态化利用,而对于中低污染的鱼塘,修复淀泊本底,恢复水生生境,开展原位治理。
中低污染鱼塘种植的沉水植物长势良好。“中度污染的鱼塘采用微生物菌剂结合塘链分布、塘周边及塘内水生植物等情况开展原位综合净化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选取了4种水生植物在塘底种植,分别是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竹叶眼子菜、金鱼藻。此外,还投放本地的鳙鱼和鲢鱼鱼苗,通过这种原位修复的方式来消除鱼塘污染,深度净化后,实现鱼塘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据介绍,白洋淀内源污染治理扩大试点总体目标为:推进试点扩大,以断面水质达标为优先,探索水质、水动力、水生态协同治理模式,消除水动力阻隔,恢复淀泊空间完整,修复水生生境,促进水生生物自然恢复。结合淀中村污染管控、生态补水、旅游污染控制、芦苇收割等,全年实现白洋淀水质持续好转。
截至目前,54个重污染鱼塘已全部完成清淤工作,累计完成淤泥清运87.21万立方米,占总清淤任务的100%,抽运塘水任务也全部完成。在前期重污染鱼塘完成治理的基础上,中微污染鱼塘治理快速推进,截至8月13日,中微污染鱼塘已完成治理89个,沉水植物种植面积259.24万平方米,对70个中微污染鱼塘沉水植物完成存活率调查。
免责声明:本版内容来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QQ:19051296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