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卫蓝天,从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连续三年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强化监督。今年5月8日,2019-2020年度蓝天保卫战即新一轮的强化监督正式启动。生态环境部派出近300个工作组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的39个城市进行为期一年的强化监督。
针对2019-2020年度蓝天保卫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要求确保大规模作战有条不紊。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则认为,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关键期,稍有松懈,污染可能就会反弹。
生态环境部指出,对由于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将按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严肃问责。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不允许以气象条件为理由应付搪塞。
去年移交逾5万个环境问题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三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要求,去年6月11日,生态环境部启动了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即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曹立平透露,截至近期,生态环境部系统1.95万人次,共开展了22轮“压茬式”强化监督,现场检查各类点位66.6万个(家次),帮助地方查找并移交5.2万个生态环境问题,并全部拉条挂账,一盯到底。
据曹立平介绍,2018-2019年度的蓝天保卫战还针对2017—2018年强化监督交办的3.89万个问题,逐一进行了核实,并督促地方整改到位;同时,还对地方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涉及企业8.03万家,发现并推动解决应急预案不落实、不合规问题6394个。
他特别指出,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督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立“两散”动态清零机制,交办解决“散乱污”清理不彻底问题1523个,燃煤锅炉整治不到位问题2391个。
“煤改气”“煤改电”是解决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处理不好,就会影响老百姓温暖过冬。曹立平说,对此,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走访调查村庄2.45万个,全面查清改造工程进展,对1444个村改造工程滞后问题进行督办。据他介绍,强化监督期间共摸排出39个城市范围内883家燃气供应公司,各强化监督组对供气合同签订情况逐一进行了调查。
“这项工作难度很大,有的城市燃气公司有50多家,当地政府都不能全部掌握,我们通过摸排,逐一调查核实情况,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供气源头查起,供应39个城市哪个公司,下游再转给谁,最后燃气公司供应给哪些‘煤改气’用户,我们全部进行了梳理。” 曹立平透露,在2018-2019年度整个供暖期间,只要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监督组就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督促解决问题,期间共接到和督办解决257个相关问题。
此外,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还组织对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和企业、小火电淘汰等情况开展了专项强化监督。曹立平说,相关情况正在统计和汇总之中。
大气治理稍有松劲就可能反弹
在启动蓝天保卫战之前,原环保部就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进行过多次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检查,同时,还在2017—2018年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这些执法行动再加上不断出台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特别是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的大气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与2013年相比,2018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41.7%;北京市PM2.5浓度从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下降了43%;珠三角PM2.5浓度连续四年达标,浙江省也迈入总体达标行列;此外,重污染天气的发生频次、影响范围、污染程度都有了大幅度降低。
“回顾世界各国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中国近年来在大气治理方面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都是十分罕见的。”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说,前段时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个报告,高度评价了近年来中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由于污染物排放量大,超出环境容量,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仍处于‘气象影响型’阶段,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生态环境部这位负责人说,有专家评估显示,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年际可达±10%,对个别城市可达±15%,月际可达±30%以上。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重污染天气频发,大幅拉升全年PM2.5平均浓度,一定程度会抵消全年空气质量改善效果。
生态环境部全体干部都将上阵
“尽管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污染治理成果仍不牢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稍有松劲大气质量就可能回潮反弹。”曹立平指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已进入关键期,不能有松松劲、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必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2018-2019年度蓝天保卫战的基础上,从5月8日开始,新一轮的蓝天保卫战即2019-2020年度蓝天保卫战已经启动,这一轮蓝天保卫战涉及区域是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共39个城市,时间仍为一年。重点是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地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涉气“散乱污”企业(点位)未完成整改、应淘汰锅炉整治不到位、车用油品整治不到位等问题开展监督及帮扶指导。
据曹立平介绍,与上一轮强化监督不同的是,2019-2020年度蓝天保卫战采取“三位一体”包保机制。即由生态环境部部机关1个部门(或派出机构)、1个部直属单位、1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3家单位,共同负责包保1个重点城市。“原则上,39个城市的包保工作组均由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省级生态环境厅(局)委派处级以上干部任组长。”曹立平说,按照这种安排,生态环境部全体干部,今年都要参加一个轮次的强化监督,面对面倾听基层意见,实打实地推动解决矛盾问题。
在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曾带队赴山东、河南调研强化监督工作。李干杰指出,强化监督将严格按照“排查问题列清单,交办政府落责任,核查清单促落实”工作模式,实行“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工作法,督促落实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坚决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他说,强化监督既是保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抓微观落实的创新举措和机制。李干杰提出,要加强强化监督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确保大规模作战有条不紊。
“在工作模式上,坚持‘三不原则’。”曹立平说,“三不”即不替代地方履行生态环保责任,主要是帮助查找问题,依法移交地方政府解决;不干预当地正常工作程序,而是督促落实,帮助地方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整改销号;不打扰地方同志工作安排,自行安排吃、住、行,相关费用由生态环境部统一协调解决,原则上不增加地方的工作和经济负担。
曹立平指出,强化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仍将进行公开曝光。
工作不力致不能完成任务将被问责
“从发达国家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来看,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大气污染物浓度在快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气候条件不利,部分时段出现反弹也是可能的,这是客观规律。”在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看来,重点是要看趋势、看发展、看长期。
他认为,目前,我国整体上仍处于空气质量快速改善通道,不能因为短期PM2.5浓度反弹,就对治污思路产生怀疑、失去信心,否定前期的努力和成效,动摇今后的方向和目标。
这位负责人指出,2018年秋冬季以来,总体上看减排力度并没有减弱,相关措施也是有成效的。“但受厄尔尼诺影响,冷空气活动较弱,大气污染扩散条件较前两年明显变差,加上少数地方前期改善幅度较大出现自满松懈情绪,使得一些城市PM2.5浓度出现反弹。这充分说明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位负责人透露,为加快推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部将在三方面发力。
其中, 2019-2020年蓝天保卫战仍将坚持严肃问责。这位负责人说,按照生态环境部会同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政府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对由于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将依据规定严肃问责。他特别强调,不允许以气象条件为理由应付搪塞。
同时,生态环境部将强化监督帮扶力度。目前,生态环境部组织全国执法力量正在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开展强化监督帮扶,督促各地“冬病夏治”,全面完成治污任务。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持续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研究,坚持“一市一策”,针对不同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准施策,以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