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如今迎来了“中考”之年。
按照“水十条”的规定,2017年年底前,工业集聚区要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还要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
近日,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这一工作的进度。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2403家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中,有342家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449家未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完成率分别为86%和81%。
下一步,环保部将建立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的水污染防治档案。档案不符合要求的,将重点抽查核实;档案符合要求的,原则上认可地方上报的结果。同时,还会将有关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和举报。
众所周知,我国工业结构比较重,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污染排放量非常大。加之工业污染危害很大,一旦出现事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工业污染防治是水污染防治的重点。
同时,由于全国正在推动重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工业集聚区成了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因此,在工业集聚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进行自动实时监控,成了工业污染防治的必要措施。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十条”,要求到2017年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必须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甚至要提前至2016年底前完成。
按照环保部的统计,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区域中,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共有378家,均已完成“水十条”相关任务。河北省则是少数没有完成任务的省份之一。2017年,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对河北省未完成任务的工业园区采取了暂停审批和核准新增水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处理。
最新消息显示,河北省政府已经对整改不力且问题突出的芦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园区果断采取了“摘牌”措施。其它被限批的工业园区,除1家预计2018年上半年完成整改外,其余均有望于2017年底前整改到位。
“一些地方和园区仍未建立起底线思维,认为目前园内企业不涉水,或者企业都是‘零排放’,没必要建污水处理设施。”该负责人表示,“还有地方为完成硬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园区工业废水一律要求附近城镇污水处理厂来承接,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清醒的认识。”
对于有的工业聚集区依托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现象,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允许这种情况存在,但前提必须是能够处理、不留隐患。
“我们反对不做工作、不负责任、一托了事的做法。必须确保园内企业废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能够有效处理的,绝不允许无法处理的污染物‘穿厂而过’,也绝不能给城镇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他表示。
有的地方反映,他们的工业园区内其实没有企业,是否不需要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了?对此,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督导过程中确实碰到过园区内没有一家企业的情况,而且园区处于生态敏感脆弱的山区。这些园区很多是十几年前就批复设立,但到目前一家企业都没有,或者只有寥寥数家企业,规模都很小。
“我们建议当地党委政府重新审视这类园区存在的必要性,采取优化调整措施,该摘牌的果断摘牌。”该负责人表示。
此外,环保部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各地任务完成情况不平衡,东部地区快,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大部分省高度重视,但也有些地区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还有一些地方对政策的把握仍不到位。
未来,对于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工业集聚区,环保部将首先进行限批,暂停审批和核准有关建设项目;对于其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按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地方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处理的,会商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撤销其园区资格。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完成“水十条”2017年的硬任务,只是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的开端。今后,更重要的则是确保建成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管网能够正常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下一步,环保部将推动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形成‘一园一档’,并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更新数据。”他说,“在‘一园一档’基础上,再逐渐形成‘一园一策’,让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