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到位,实现了环保督察全覆盖,环保治污问责全面铺开,但社会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督察组应该早点来;环保督察损害了经济。无论是中央环保督察,还是“2+26”城市强化督查,都是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那么,社会上不同声音出现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在资本市场,一个广为流传的所谓逻辑是环保限产短期内会对部分周期性产品价格产生支撑作用,但中期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下滑会对经济基本面产生负面影响。在这一所谓逻辑下,“2+26”城市采暖期限产、环保督察严格落实,部分产品供给将出现显著下滑(电解铝、粗钢、水泥等限产规模占比将超过8.4%、11.1%和16.3%),短期内相应产品的价格会出现明显上涨。
中期来看,上游直接关停,中下游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缩窄,下游需求下降抵消价格上涨,继而引发生产放缓、投资下滑。同时,环保容忍度提升降低出口竞争力,带来失业和消费能力的降低。
长期来看,环保限产不能增加环保设备、缺乏市场化手段来内生环境成本,以至于高效产能面临关停的窘境,最终对产业升级难起作用。
第一,环保督察带来上游产品供给的显著下滑。实际上,这一传导链条并不成立。截至2017年8月,粗钢、有色、焦炭、玻璃、纸板等产量同比增速依然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并没有看到环保督察对上游产品供给的不利影响。以钢铁行业为例,2017年去产能目标是5000万吨,目前已超额完成。但从效果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8月粗钢产量同比增加3009万吨。其合理解释是落后产能淘汰后,合规产能产量不断增加,在高利润的驱动下2017年合规产能产量高于2016年水平。即环保督察的确带来了落后产能产品供给下滑,但产能结构在不断优化,合规产能产量在增加,继而出现工业产品产量的稳中有升。
第二,中下游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利润缩窄,继而引发生产投资下滑。2017年8月工业生产受综合因素影响有所放缓,主营业务收入也略有下降,但企业盈利水平明显上升。1月~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6%,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4.0%,这是2012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分行业来看,上中下游的盈利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月上游行业利润同比增长76.8%,中、下游利润分别增长8.4%和10.8%。
第三,中国出口竞争力由环保容忍度决定。伴随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在全球总出口中占比上升势头有所停滞,在G3(欧元、美元、日元)市场的确丧失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但机械产品等行业的市场份额却在稳步提升。这就说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并没有减弱,反而竞争力因结构优化在增强,仍然是全球市场中毋庸置疑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第四,高污染企业在环保督察下宁愿关停,也不愿升级环保设备。环保督察中关停的企业主要是“散乱污”企业,这些企业大致有这样一些特征:没有工商登记,没有环保手续;工艺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没有任何治污设施,污染较重;不符合当地规划布局。“散乱污”等污染企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微乎其微,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贡献”却着实不小。这些企业环保投入接近为零,产品价格比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的企业便宜,破坏了市场公平,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停“散乱污”企业有助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总的来看,环保督察对经济负向影响的逻辑传导渠道不能成立。实际上,环保限产对经济总体影响相对有限,但需要关注不同类型企业受环保政策的影响程度。目前来看,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表现较好,而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则大一些。受环保设备更新成本等问题影响,环保加严对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影响较大。去年以来大型企业景气度持续高于小型企业,国企盈利表现也明显好于私营企业。地方政府在实施政策时需要对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适度甄别,对“散乱污”等污染企业严格关停,但对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企业也要加以扶持。
随着地产调控的不断升级,一、二线楼市降温,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步回归常规轨道,出现低速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叠加基础建设投资逐步退出,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在持续,但未来1年~2年我国经济可能会慢慢接近至“出清”状态,在新一轮产能周期和库存周期开启时经济正式步入新平台。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群众在环保问题上的立场似乎正在发生微妙转变。从一边倒的跟风批评环境质量恶化和政府部门不作为,逐步转向质疑和不理解涉及自身利益的治理措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其一,“散乱污”企业和部分小微企业的关停整顿造成人民群众短期失业和收入下降;其二,部分行业趁机炒作,希望借环保之由上扬价格,发环保政策的财,造成群众生活成本上升;其三,部分地方政府层层加码、矫枉过正,精细化管理落实不到位,存在“一刀切”式的粗放式管理。大家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当前遇到的问题都是阶段性的,会逐步回归正常。
很多人会说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历史经验显示,污染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倒U型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出现只是表象,其背后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然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自发性调整耗时较长,环境保护政策的转变是较好的推动力和催化剂。环保限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
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环保限产在短期内会减少限产区限产行业的产品产量。但从长期来看,环保限产会强化环境硬约束,有助于去除火电、钢铁、焦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过剩产能,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投资,主动降低环境污染排放水平,补齐环保短板,提升产品附加值。因此,环保督察既能实现去除落后产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也能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