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国内第一例30万方以上新开挖水体,丘陵陆生系统转变为清水景观湖项目
理由:项目于2012年8月建成,在此之前,国内尚无如此大体量新开挖水体生态构建的先例。
简介:麓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2012年8月24日,麓湖起步区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工程召开了竣工验收会,甲方代表和我公司主要工程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甲方代表认真听取了我方关于工程的验收汇报,对麓湖起步区工程实施后达到的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工程实施后,水体透明度达到2.31m,叶绿素a≦15ug/L,水体清新,景观良好,水体主要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标准,达到合同要求,验收通过。此项目由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并施工。
图为验收会现场
投稿企业: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
2006年7月,《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总体概念规划》出炉,同期,《成都市南部新城规划》通过审批。双流县委、县政府决定启动“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项目”。2007年1月,经双流县委,县政府集体审议,双流县政府与万华签订《麓湖总部经济与创意产业综合发展区实施协议》。
2006年南京中科水治理开始对麓湖进行设计,经过2年时间的前期调研与设计,2008年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工程正式动工,在这两年的时间内,中科水治理对成都南延线以及整个成都不同水系进行采样分析,同时,对成都的物种、自然环境演变、气候等都做了分析。从丘陵到湖泊,麓湖经历了从无到有,这看似开创,但其实更是一种回归。
当时是什么机缘巧合来到成都,并且与麓湖结缘?
刘平平(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副总经理):中科水治理在2004年年底,把清水构建系统运用到惠州西湖,这也是在全国我们第一个运用到实际中的,到现在一直保持着良性的生态系统。这个项目算是为我们企业做了宣传,正好麓湖的项目团队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他们对此非常重视,也知道这个过程会比较难。
但让我们倍感意外的是,与我们之前接触的项目不同,麓湖当时把航道、景观、公建、土建,包括我们水生态系统,全部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大家配合工作,每一个技术节点都是多学科达成的共识,而不像其他的很多项目会割裂开来独立研究。割裂开来容易导致后期的管理实施问题,但是在麓湖前期就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后面推行中不会互相制造障碍反而会相互产生助力,这也为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成功打造麓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麓湖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由丘陵生态系统转变为清水型生态系统的人工湖,公司在打造这个项目时做了哪些前期工作?
刘平平:2006年我们正式进入麓湖,2008年正式开工,在这两年的时间内我们首先是对成都南延线以及整个成都不同水系进行采样分析,南湖、东风渠、府南河等等,成都能够叫得上名字的水系我们都进行检测和采样分析。对成都的物种,自然环境演变,气候等都做了分析。大量的调研工作也花去我们很多时间,实际上我们也是静下心来做了2年的调研跟进工作。
十年前后卫星拍摄图片变化
麓湖地产项目总设计师罗立平说:“十年前,当我们看到这片土地的原生地貌时,其实麓湖就在那里。”再现临水而居的生活方式,是开发商打造麓湖的理想。
十年前后实景对比
从构湖、建湖到治湖,麓湖花了近10年的时间,目前首期近40万㎡水面生态治理已完成并成功交付,这幕后的实施者,正是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也许你会问,凭空变出一个湖,水从哪里来?麓湖的水源——来自都江堰东风渠的老南干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水色发浑发绿,富营养化。
公司做了很多成都的项目,有锦城湖、黄龙溪谷、兴隆湖还有我们今天所在的麓湖,目前成都的生态环境在您看来是什么样的情况?
刘平平:目前全世界都面临水量紧缺的问题,虽然成都在长江流域水系的上游,但实际上成都一直面临双重性缺水问题(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但是成都的生态环境,水质都是大大优于长江中下游的。而且成都的气候比较温和,冬季和夏季温差不是很大,这对于我们环境改造是有很大好处的。
麓湖引水水质
如何将野水驯化,如何实现临水而居?这是中科水治理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湖泊治理都是对已退化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而麓湖在形成前就根据生态工程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只要引水污染负荷是麓湖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那么,净水的效果很快呈现。
结缘麓湖后,采用了哪些方法去将麓湖打造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
刘平平:2006年我们加入到麓湖打造团队。前期首先便是对麓湖进行底质改造,使其更适宜水下动植物生长。在陆地上我们会叫土壤,到了湖底就叫底质,但是湖底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层面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土壤适合在陆地上种树,但是并不代表适合在水下种植。第二步的技术就是生态位的建立,不同的鱼、虾适合在不同的生态位生长。我们根据自然湖泊的形状,为每一个物种人为设计适合的生存的环境。
第三步,放在湖泊中的水生物会有一个发展的阶段,不同的物种,有的比较强势一点,有的可能会成为某些物种的食物,这个是自然发展,我们不会去干预它,但是我们会辅佐,不会让一个物种过于强势占领很好的生态位,不允许麓湖中某一种物种有很明显的优势,我们针对此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去人为地调整控制。
湖底生态系统示意图
中科水治理的之水理念是“师法自然,大道无痕”,其中,师——学习和模仿;法——原理、规律和方法;自然-未被干扰破坏过的原生态系统状态;大道——先进优秀的工程技术手段;无痕——一种天然生态的状态、无人工雕琢的痕迹。从大自然中领悟道理学习方法;创新研发相关技术并运用到工程实践中,使生态环保工程真正做到零耗能、可持续、健康长效自我运行,将生态环境恢复到基准状态。
有了前期的深入调查,中科水治理顺利进入施工程序。
第一步:底质改造,使麓湖的水体更适宜水下动植物生长。
第二步,建立生态位,不同的鱼、虾适合在不同的生态位生长。中科水治理根据自然湖泊的形状,为每一个物种人为设计适合的生存的环境。
第三步,人为调控,放在湖泊中的水生生物会有一个发展的阶段,不同的物种,有的比较强势一点,有的可能会成为某些物种的食物,这个是自然发展,施工人员没有去干预它,但是会辅佐,不会让一个物种过于强势占领很好的生态位,不允许麓湖中某一种物种有很明显的优势,中科水治理对此建立一个运行机制去人为地调整控制。
最后,水生态系统稳定自我运行。
水生态系统食物网链构建示意图
早在60~70年代,在水里戏水、游泳,淘米、洗衣......这些场景都是见惯不惊,传说在50年代,人们会用锦江水来泡茶,这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南干渠的Ⅴ类水只能用来灌溉。但是今天的麓湖做到了。2014年以来,麓湖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这是饮用水优质水源的标准。夏天的时候开发商会开放部分水域,孩子们穿上救生衣就可以在湖里游泳或者玩各种水上活动。完善的湖底生态链不仅保障了水体的清洁,也变废为宝,为人们带来最健康的麓湖水产。
中科院水生态构建专家刘正文教授说:“活水”并不等同于流动的水,而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鲜活清澈的水。”
目前,麓湖起步示范区湖域已成型近5年,中科水治理的工程队伍早在2015年就完全退场,麓湖水生态项目全面移交开发商。但是,麓湖的水质并没有因为专业人员的离开就下降,目前水体透明度依然可达2-3米,这是大自然的力量,这就是清水型生态系统零能耗、可持续、健康长效自我运行的效果。
在完成前期打造工作后,生态资源已经呈现,你们还会不会有跟进治理工作?
刘平平:麓湖项目的成功为我们公司在成都甚至是在西南地区作为一个案例,提供了很多直接有效的经验。我们现在正在认真总结,每个月都会进行采样,还专门在麓湖设立自己的实验室,常驻工作人员与甲方管理团队共同进行管理和监测。
水面树影 水下亦有草原森林
成都麓湖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由丘陵生态系统转变的人工湖。中科水治理在麓湖构建了一个水域可持续生态系统-清水型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健康有效的生物网,实现湖水的自我生态净化,也希望未来中科水治理也会带来更多优秀的项目。
特别声明:“我的行业第一名”征文活动仍在继续,欢迎创造、参与或见证了环境企业和参与者积极投稿,说出你的“第一故事”,让大家一起见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