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督察基本情况:力度大于前两批督察
1. 与前两批督察对比
2. 第三批各省对比:辽宁问题多,山西罚款重
二、存在问题: 水污染问题依旧严重,政府问责不留情面
三、存在问题的行业以及督察影响
四、督察对环保行业的影响:由关停到治理是趋势,工业环保市场启动是确定性机会。
一、 督察基本情况:力度大于前两批督察
第三批7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17年4月24日至4月28日开始,截至5月28日,7个督察组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七个组长分别由蒋巨峰、杨松、李家祥、朱之鑫、贾治邦、吴新雄、马中平等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翟青、赵英民、刘华等同志担任,分别负责对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7个省(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截止8月1日,天津、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湖南、贵州等七个督察组分别向各省反馈了意见,我们总结了各省的反馈意见。
1. 与前两批督察对比:力度明显加码
目前六省市结办举报问题数为31457个,责令整改案件数或关停整改企业数为24299家,六省市罚款金额高达3.7亿,约谈人数和问责人数分别为6667人和4677人。对比前两批督察,此次督察的民众参与程度、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加大。
表现在结办举报问题的均值第三批为4494个,远高于前两批的1637和2233。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表现在拘留人数、约谈人数和问责人数的每省均值都远高于前两批督察,特别是约谈人数和问责人数均值为952人和668人,分别高于前两批250%、43%和56%、50%。
表1: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
资料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 2: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16年7-8月督察)
数据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表 3: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结果反馈情况(16年11-12月督察)
数据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2. 各省对比:辽宁问题多,山西罚款重
图1:责令整改案件数或关停整改企业数图2:问责人数
资料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目前六省市结办举报问题数为31457个,其中辽宁、福建分别多达6991个和4903个。责令整改案件数或关停整改企业数为24299家,福建和天津最多,分别高达5368家和4331家。六省市罚款金额高达3.7亿,其中山西、辽宁罚款数最高,分别为7179.7万、6928.4万。约谈人数和问责人数分别为6667人和4677人,山西和湖南排名人数最多的前两位。
二、存在问题: 水污染问题依旧严重,政府问责不留情面
各省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下:一是重发展、轻保护情况依然多见。二是环保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部分流域环境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四是自然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问题突出。五是一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六是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解决不够有力。
表4:各省存在问题统计
资料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2. 各省问题统计
资料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根据我们总结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水污染问题严重。在所有存在问题中,水污染占比最高,达到了27%。特别是福建、天津、安徽等省份水污染问题严重,水污染问题仍以市政污水排放超标为主。2)大气污染问题集中在华北区域。此次第三批环保督察对象7省市中华北地区的天津、山西和安徽问题比较严重,其他地区问题不多。3)对政府存在问题不留情面,环保督察反应出中国环保督察执法体系已经重构。督察中政府问题:重发展、轻保护情况依然多见,环保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较突出。相比之前,此次督察对政府问题不留情面,更加显示了督察的力度加大。
分省主要存在问题:天津:大气环境治理仍显薄弱。水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山西:重发展、轻保护问题较为突出;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多见。大气和水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破坏问题依然突出。
辽宁: 水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 重点区域违法建设问题突出。
安徽: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重点流域区域环境问题突出。
福建:部分海洋和生态敏感区保护不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湖南: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多见。洞庭湖区生态环境问题严峻。
贵州: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基础治污设施建设滞后。
三、存在问题的行业以及督察影响
环保督察组在各省区时,污染严重的企业遭到停产停工,相关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涉及行业包括化工、钢铁、有色、造纸、水泥等多个行业。经过我们统计,存在问题的主要行业还是污染排放比较多的重工业,例如镁制品行业(407家)、煤炭行业(67家)、铸造行业(45家)、水泥建材行业(28家)、化工行业(5家)。
表5:涉及问题行业
资料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以钢铁行业为例:在7月现场督察期间,江苏多家地条钢企业收到整改要求或被强制关停,江苏粗钢产量遭遇断崖式下滑,之后也仅有小幅回升。环保督察成为支撑江苏省钢坯价格自7月底以来持续走高的重要因素。
之所以强令拆除中频炉,是因为这种设备生产的钢材质量整体偏低,大部分产品多以建筑钢材为主,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我的钢铁网”显示,作为产钢大省,目前江苏省粗钢产能约为1.5亿吨,其中中频炉产能4000万吨左右,占江苏省整个粗钢产能的27%,而且相关产能都集中在建筑钢材。
11月28日,江苏省紧急召开会议启动“地条钢”整治清理工作,要求“即日起对已确定的地条钢企业迅速采取果断措施,一周内全面拆除用于生产建筑用钢的中频炉、工频炉”。12月1日起,清理中频炉工作由江苏省发改委、经信委分别牵头,组成两个调查组,赴全省各地检查,根据目前掌握的企业名单,逐个企业检查,督促工作落实。对仍然消极应付、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严厉追责问责,并公开通报调查处理结果。截至2016年12月19日,江苏省所有“地条钢”违法生产企业已全部取缔,执行力符合预期。预计本次拆除中频炉事件对江苏省钢材供给端影响将会持续,并进一步影响钢铁相关产品价格。
四、督察对环保行业的影响:“先停后治”是明确方向
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市政污水处理设施与固废处理设施
在各省的存在的共性问题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是一重要问题。
污水处理被提及31次,其中市政污水设施问题提到26次,工业污水只提到5次。甚至像省会的大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有严重滞后。例如:沈阳市由于配套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严重滞后,全市每天约27万吨污水直排环境,110余万吨污水超标排放。贵阳市每天超过40万吨生活污水超越排放进入南明河,南明河流经贵阳市区后水质由Ⅱ类降为劣Ⅴ类。
固废处理问题被提及19次,包括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污泥处理等。例如: 宿州、亳州生活垃圾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宿州市灵璧县生活垃圾仍堆存于无污染治理设施的简易垃圾填埋场,群众反映强烈。2. 环保督察只利好周期行业吗?
目前而言,中央环保督察更为直接利好周期行业,我们年初对环保政策点评明确指出“环保有望成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钢铁、煤炭、化工等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高污染是司空见惯的行业通病,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然而通过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进行去产能已经产生诸多弊病。地方政府面对环境指标的考核,会进一步强化环境硬约束,随之而来的是环保治理成本提高,落后和过剩产能不可避免被淘汰,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直接面临被取缔的局面。以排放末端的环保监管来作为准入条件,迫使落后产能主动退出。留下来的企业自然会追求先进生产技术,以减少排污,降低环保成本,从而达到真正的供给侧改革的目的。”
环保行业是否有利好? 答案是肯定的。短期而言,关停并没有增加企业的环保需求。我们认为对环保行业的实质性利好会体现在后续治理层面,特别是工业环保领域!目前有一种声音是,对污染企业一味的关停是否影响经济、影响就业、民生?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31日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十次会议上做出解答:
张高丽强调,要突出重点难点,深入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要坚持源头入手,全面完成农村散煤清洁化替代年度任务,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治理,严格控制燃煤量。坚持分类指导,按照“先停后治”原则妥善处置“散乱污”企业,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先停后治”才是解决污染的正确道路。
7月30日,人民日报也发文:强力治理,并不意味着一味关停。在高邑建陶产业园,河北煜珠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大门外,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着在线监测数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排放数据一目了然。公司经理暴记忠告诉记者,公司从4月初先后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煤改气、脱硫塔及窑炉改造等工程,6月初经过验收后点火复工。
由于北京PM2.5 上半年为66,全年达到60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且为了保障十九大的顺利召开,目前而言直接关停“散乱污”企业是防治大气污染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而且今年秋冬季的力度会更大,也对应了第四次中央环保督察和京津冀2+26城市的空气质量转型督查。
目前来看,短期以直接关停为主要手段,但是治理才是最终的目的,无论是从经济、民生、环境等角度来看。所以我们认为,此次环保督察将会带来巨大的环保治理需求,具体时间我们认为将在十九大之后。